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办的2022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16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随着后疫情时代全球海运业持续发展、海事争端日渐增高,各方应该更加重视海事规则商议、更新,加强协调协作。
据介绍,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代表中国海事仲裁界积极参与国际仲裁事务,共同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目前,中国海仲审理裁决的海事海商案件数量已位居世界海事仲裁机构前列,涉外案件占比达50%以上,仲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要推动经贸仲裁在维护全球经贸秩序和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贸易便利化,更好地适应扩大对外开放及“海洋强国”“知识产权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新要求。
据介绍,目前,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审理裁决的海事海商案件数量已位居世界海事仲裁机构前列。除了英国外,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海事仲裁国。涉外案件占比达50%以上,仲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仲裁为主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日益受到欢迎。
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的重要形式,仲裁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与诉讼相比,程序更为简化,裁决更为快速,可大大降低解决争议的成本。
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院院长、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在会上表示,海洋运输已写进“一带一路”倡议总宏观规划,中国不仅要建设海洋大国,还要建设海洋强国,所以海事仲裁方面是非常需要的。
张月姣介绍,中国是海洋大国,国际海岸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海洋运输力量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21年底,全国沿海港口码头泊位5419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2207个,数量居世界第一。在国内疫情防控阶段,也实现国际货运船舶到港零等待、离港零延时。
张月姣称,在此背景下,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海事争议司法和仲裁的法治体系,多元化解决海事争议。特别是1984年起,中国在沿海城市建立了11个专门审理由船舶、海上航运和海洋开发引起的海事纠纷的海事法院。这些法院覆盖了中国管辖的全国港口和海城,也就是三级法院两审终审的体制。
在国际化海事合作方面,张月姣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双边和多边的海事合作协议。作为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国际航标协会的会员,我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也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和国际商会(ICC),其中很多规则也涉及国际航运。
会上,来自中外海事商事的专家在发言中表示,通过加强各方磋商,引入先进数字技术,海事仲裁水平未来将得到推进。记者 闫磊
来源:经济参考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