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南通开发区的江苏青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昀新材”)的生产制造基地内,设备轰鸣。大规模生产线上,既防水又透气、强度高同时质量轻的闪蒸纺超材料“鲲纶”正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一切紧张而有序。这是中国首条闪蒸纺丝3000吨级产线,于2022年8月正式投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
材料强则制造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之一。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原材料工业占比达15%,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
闪蒸纺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
提到“闪蒸纺超材料”,普通人会感到些许陌生。其特质介于纸、无纺布和薄膜之间,固体和液体分子不能透过,气体分子却可以。“它轻便柔软但强度极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包装、防护、建筑、工业、消费品等多个领域。”青昀新材创始人陈博屹说,我们常见的医疗防护服、高档商品标签、建筑防水等,都会用到这一材料。
不过,因其高难度的技术工艺,这一材料长期以来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作为全球稀缺性材料,闪蒸纺超材料在近60年的时间里,其生产和市场被一家美国的500强企业独家垄断。而青昀新材从2014年成立,用了八年左右时间,通过大量反复的测试、验证、调整,甚至连生产设备也是自主设计研发,最终打破了这一垄断,实现闪蒸纺超材料从微观原理、纺丝控制到后处理加工的整体制程工艺突破。”陈博屹表示。
他自豪地说,“鲲纶”兼具“防水性”与“透气性”,既“质轻”又“高强”,其产品外观接近全球先进水平,而成本则降低不少。“我们大规模生产线相较于此前的中试产线,产能实现了15倍以上的跨越。这一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
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20%
什么是新材料?根据2017年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指的是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只有A4纸四分之一厚度、0.015毫米的“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高强、高韧、抗疲劳的铝合金厚板被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关键结构件;由全降解材料制备而成的全降解封堵器可让心脏病患者重获健康心脏……小到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大到空间站飞天,都离不开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核心技术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突破口。”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赵振越表示。
工信部2022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培育形成以材料为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1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8家”。
一方面,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从无到有并逐渐体系化:从《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到《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再到《“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云南、浙江等多地近年来也先后出台了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另一方面,由于新材料研发、产业化过程较为漫长,资本助力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绿动资本董事长、创始人白波看来,材料产业非常基础,资本市场对于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企业也非常欢迎。他特别提及,在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过程尤其是新能源的转换、存储的过程中,新材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新能源、绿色化工、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新材料企业,都是我们在新材料赛道的关注重点。”白波说,绿动资本2022年投资了十余个相关项目,未来会持续关注这一赛道,目前项目储备有300多个,预计2023年投资的项目数量不会低于2022年。
未来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
展望未来,赵振越表示,在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重大机遇,一方面,随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投入,中国新材料科技水平将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助力新材料的市场应用需求持续扩大。
不过,他也坦言,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他建议,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构建高水平全产业链,推动集群联动开放发展,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国内高端新材料技术和生产仍偏弱,原始创新不足,必须加大原始创新力度,持续提高新材料产品质量,从以往依赖于跟踪仿制向创造独有的新材料高新科技转变,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鲲纶”实现量产之后,陈博屹心中有了新的目标。他告诉记者,他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和材料有关,对材料尤其是特种材料有特殊偏爱。“青昀新材的创立与我的爱好有关,但更来源于我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未来20年,科技创新、材料突破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前进的目标。”记者 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