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太金融论坛(APFF)、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共同主办的“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10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以“共建创新包容的金融市场”为主题,与会人士认为,要坚持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把握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机遇,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金融的强劲、平衡、安全、可持续与包容增长。
亚太金融论坛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下的重要合作机制,2013年由APEC财政部长会议发起成立,是亚太经济体金融领域公私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与会人士普遍认为,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聚焦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复苏、绿色转型、数字技术与金融发展等重要问题,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程北平代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致辞时表示,本次会议是亚太金融论坛继2014年会议后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并以“共建创新包容金融市场”为主题,这说明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和亚太金融论坛认为建立亚太地区创新包容的金融市场,有利于推进亚太地区继续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融合性的区域经济体,有利于引导区域经济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险挑战,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要素效率和活力,建设高水平亚太自由贸易区。
围绕“共建创新包容的金融市场”这一主题,“数字”“绿色”“协同”等成为论坛上嘉宾讨论的热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指出,面对新经济的新逻辑,关于货币、债务、通胀和杠杆率的风险判断,需要转换思路,即从传统需求管理逻辑中的社会总供求平衡转向公共风险的权衡。他指出,创新包容是做好风险权衡的最优手段。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成为亚太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
“新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破解目前尚存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列举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的例子称,政府部门在公共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利用政府部门的力量将信用信息、公用平台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的产品,并提供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为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提供支持。
除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也是金融创新包容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与会人士认为,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过程中资金的主要来源,可通过发挥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来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指出,绿色金融发展需要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标准。具体而言,经济活动和碳排放活动等需要系统化观测和数量化基础,投资机构也需要了解绿色投资的理念和框架。
与会专家还指出,金融业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发挥政策协同效应。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表示,跨周期调节中财政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合作,并发挥好各自的效力,只要盯着实体经济的需求,遵循规律,切实服务实体企业的发展,就拥有不断拓展的政策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人士形成共识,中国经验对于推动亚太地区整体的经济金融发展十分重要。亚太金融论坛主席、大和总研理事长、日本央行前副行长中曾宏致辞时表示,中国在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相比发达经济体,中国的国情与(亚太)区域的其他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有着更多相同的特点。“发展中经济体正在寻找加速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可借鉴的政策或者改革措施。的确,他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作为政策和管理现代化的大型试验场,中国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他们今天面临的类似挑战,价值更大。”他说。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高燕表示,中国正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金融服务将以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不断优化服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不断畅通金融血脉,服务民生百业。“未来中国金融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希望各界积极参与金融业开放合作进程,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合作果实。”她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