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基本特征的数字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数字时代。11月23日,作为“广州文交会”系列活动之一,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跨越与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从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到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再到广州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与会专家认为,数字文化经济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和基本业态,应打通融合发展渠道,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催生文化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数字文化产业优势显著,要乘势而上实现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数字创意产业决定
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
近几年来,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明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观察到,当前网络娱乐规模正在超越传统娱乐规模,网络平台成公众信息主要来源。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不断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意产业决定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
在祁述裕看来,要依托新基建,加快文化大数据体系、超高清视频产业、智慧文旅设备及应用开发等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与文化产业的商业应用场景。同时,要加快影视等传统行业数字化和文化制造领域新材料、新设备研发应用。
数字化时代让文化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持续的政策供给和资金投入,以及大众对数字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再加之5G的应用极大地解决了数字应用场景短板,给文化产业数字化带来了机遇。”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谢寿光也指出了数字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当前社会对数字文化产业的认知较浅,产业定义和统计有待建立,产业渗透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并缺乏数字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以及相应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因此,谢寿光建议,要从战略高度来定位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大政策、制度供给,努力营造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如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着力推动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数字文化新兴市场主体培育;另一方面加大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努力营造数字文化产品的体验场景。
数字经济不仅为文化产业赋能,也改变了金融体系运行的一般逻辑,金融需要在新经济框架下建立文化产业的服务体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从金融视角下阐述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文化数据资产问题。
金巍说,数字文化产业下的金融体系需关注文化产业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尤其要重点评估与管理文化数据资产。他认为,应推动文化数据资产评估、交易业务并形成行业规范,探索开展文化数据资产相关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数据资产业务和项目,开展文化数据资产相关知识分享、学术交流及课题研究。
数字技术催生文化新业态
文创产业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正从内容融合向产业生态融合迈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发展焕发新活力。
360度戏剧、全息展览、虚拟游戏……文化产业和数字科技的碰撞带来了“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是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借助技术手段让人在感官或者认知上产生代入感,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凤凰大造文化创意(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雨书表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沉浸式体验”拥有巨大的前瞻性与想象空间。
“我们有强劲的核心技术、丰富的故事IP和庞大的客户群体,但仍需在创意应用和深层挖掘上发力,并引导培育跨界人才,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李雨书说。
数字赋能也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承中华文化并非一味复刻过去,而是以当代文化表达方式将历史引向未来。”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爱武认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不仅能留存文化记忆,还可以创新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共享,让文化遗产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体验胜于物品。”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充斥着各类信息,而文化遗产才能提供深刻而真实的体验,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活化文化遗产,创造沉浸式体验,让人们体验过去甚至未来。
“广州发展文化新业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数字赋能。”这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在广州走访调研后最深刻的感受。“当下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连接了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空间海洋与星球,一批数字赋能的文化新产品正在形成。”她举例道,在广州从化的生态设计小镇,洋溢着文化发展的活力,把数字技术、虚拟技术与文化结合,以创新型发展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徐伟新看来,广州正在积极打造新型的文化业态群落、数字文化技术支撑、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一个三位一体的数字文化发展体系正在形成,给文化发展插上了新的翅膀。
聚焦
抢占数字文化产业战略高地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认为,广州在网络文化、数字出版、数字音乐、游戏产业等领域拥有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面向未来,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战略重点方面发力:
一是定方向,突出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游戏、数字演艺娱乐、数字会展展示、数字文化装备、创意设计等7个领域;
二是建园区,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好、集群规模较大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数字文化企业集群,实现“专业化”生产。完善数字文化产业服务体系,鼓励形成数字文化产业联盟,促进终端产业的发展;
三是定标准,增强数字文化产业话语权。构建数字文化产业领域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国际和国家标准建设;
四是广外联,推动国际国内数字文化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影视、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产业的合作,鼓励优势数字文化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数字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易、会展,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在全球数字文化产业中凸显广州形象;
五是聚人才,建设数字文化产业“智囊团”。培养和引进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将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列入政府计划,发挥高校应用人才培养和输送平台的作用,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人才职业培训。
声音
人类发展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运用,推动文化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已成为广州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州城市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广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在若干细分领域全国领先,应抓住经济数字化转型机遇,积极抢占数字文化产业战略高地,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产业化运用,一方面推动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促使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将以高质量的创新和持续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杨代友)
文化产业“危”“机”并存,倒逼文化产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VR/AR产业就是新模式、新业态的代表。随着云计算、云存储、5G、光宽、WIFI6、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5G手机、VR一体机等终端设备的功能也在日趋优化,将对VR产业的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带来重大影响。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资源,形成创新发展新动力。广州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领军型数字文化企业,带动上下游行业一体化发展,形成新的数字文化产业链和技术输出链,抢占数字应用新高地,增添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新路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葛志专)
VR技术与优质的文旅IP有机结合,以优质内容创造新颖独特体验,创新运营模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引领数字化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新浪潮。
(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序运)
智慧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可打通博物馆文物资源和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搭建公众展示传播系统、内部管理运营系统和数字文化资产管理体系,让博物馆文物不仅承载文化价值,更体现可计量、可变现的经济价值。
(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伍穗颖)
来源:南方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