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协议是英国“脱欧”话题的关键词之一。英国政府一直强调“脱欧”后将有机会与各国自由商签贸易协议,打造全球化的英国。今年1月“脱欧”以来,英国开启了与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谈判,《英日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传出的第一份捷报,其他谈判进展缓慢。
英国和日本6月开始谈判,短短3个月达成协议,两国都认为是创纪录之举。不过,很多人士认为,这份协议的象征意义大于现实好处。据英方数据,英日贸易量只占英国对外贸易的2%。尽管如此,在英国与多方展开自贸谈判之时,这份协议也算给英国对外谈判注入强心剂。
英日自贸协议被视为英国对外谈判难度最低的协议。首先,该协议很大程度上效仿现有的欧日贸易协定,双方对于条款都比较熟悉。其次,英国逐步对日本汽车降低关税直至2026年实现零关税,这也是日本很看重的地方。也有观点认为,日本希望在本国政府换届之前与英国达成广泛共识,防止换届可能带来的影响。
英国政府认为,该协议是为英国经济量身定制的,英国制造商、食品和饮料生产商以及科技行业都将受益,其中一些领域的措施超越欧日协议。例如,数字和数据条款方面将有助于在日本运营的英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和成长;英国对日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金融服务,协议中提到改善英国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简化英国公司在日本申请经营许可的程序;保护更多英国标志性商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欧日协议条款下的7个增加到新协议下的70多个。
《卫报》认为,“脱欧”后,英国实行独立的贸易政策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可以量身定制,充分考虑本国优势行业,但是不利之处在于,欧盟可以为谈判方提供接近4.5亿人口的市场准入,而英国是6700万人口,欧盟在谈判时有更多话语权。
英国商界人士对英日协议达成表示欢迎,但同时也呼吁英国加紧与最大贸易伙伴欧盟达成协议。据英方统计,2018年英国对欧盟出口额占英国出口总额的46%,进口额占英国进口总额的54%。双方自今年3月开始启动谈判,之前计划6月份明确协议大致框架,但现在谈判已拖入秋季,英方最新公布的节点是10月15日。虽经数轮谈判,英欧在公平竞争环境和渔业领域的关键性分歧仍未消除。
旧题未解,又增新忧。本月8日至11日,英国和欧盟在伦敦举行谈判期间,英国政府公布的内部市场法案引发轩然大波,其中涉及北爱尔兰的条款被认为是凌驾于“脱欧”协议之上。根据该法案,如果其中条款与“脱欧”协议中的退出协议或有关北爱特殊安排的内容不一致,以法案条款为准。欧盟对此反映强烈,紧急召集双方特别会议,称双方互信“已遭严重损害”,批评英国违反国际法。欧盟要求英国最晚在本月底前撤回该法案,但遭到英方拒绝。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若10月中旬仍未达成共识,双方“都应该接受这一事实并向前看”。若无法达成贸易协议,英欧双方贸易将从明年开始回到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重新实施边检和关税,导致贸易成本增加。知名投行美国高盛公司预计,若双方未达成贸易协议,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自2021年起,欧盟和英国可能会有近1万亿美元的贸易“陷入混乱”。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