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国家政客近期又开始“炒冷饭”,炮制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论调。实际上,中国正积极回应非方关切,减轻减缓其偿债压力。中国贷款为非洲发展带来机遇,所谓“债务陷阱”论可以休矣。
近期,某些国家政客又开始“炒冷饭”,炮制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论调,指责中国未根据二十国集团倡议充分参与缓债,未能帮助非洲国家减轻债务负担。实际上,中国正积极回应非方关切,减轻减缓其偿债压力。非洲债务问题由来已久,中国不是非洲最主要的债权方,中国贷款更为非洲发展带来了机遇。所谓“债务陷阱”论可以休矣。
由于部分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暴露出了其经济脆弱性。今年以来,全球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低,国际贸易量锐减,旅游业也陷入停滞,这使部分非洲国家失去了外汇乃至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非洲脉动》报告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滑3.3%。同时,随着贷款宽限期陆续结束,非洲国家开始进入还款高峰期,其偿债能力堪忧。
为支持最贫困国家应对由疫情给公共卫生、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二十国集团于今年4月15日通过“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缓债倡议),一致同意暂缓有关国家今年5月1日至年底到期的债务本息偿付。10月14日,二十国集团同意将最贫困国家债务暂缓偿付期再延长6个月至2021年6月底。
中国高度重视疫情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有关国家遇到的债务困难感同身受,并支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帮助他们减轻债务负担,集中资源应对疫情、稳定经济。目前,中方正致力于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双边官方债权人,已同11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其他非官方债权人也积极参照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同一些非洲国家达成缓债共识。
非洲债务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从本质上讲,这不只是经济金融问题,也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产物。近年来,非洲部分国家债务压力进一步上升;同期,随着中非合作深入推进,中国对非发展融资也获得较快增长。这两个趋势同步并行使中国成为西方指责的对象,背上了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的“黑锅”。然而,这些指责显然忽略了非洲债务问题的根源,也夸大了中国融资在非洲外债构成中的占比。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倡议”项目数据,2000年至2017年间,在中国向54个非洲国家提供的美元贷款中,80%来自官方金融机构,20%来自民营银行。在这一数据基础上,英国国际债务研究机构“朱比利债务运动”估计,中国债务在非洲外债中的比重最多占20%。相比之下,在非私营部门融资比重为32%,多边金融机构债务占比35%。这意味着私营部门和多边金融机构才是当前非洲国家的主要债务来源。
同时,中国贷款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债务状况稳定、经济发展前景良好的国家。“中非研究倡议”项目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间,中国贷款存量超过50亿美元的非洲国家有7个,占中国对非贷款存量的56%。在“朱比利债务运动”界定的15个债务高风险非洲国家中,中国贷款规模总体较小,有12个国家所欠中国债务与其总体外债比低于18%。因此,将非洲债务问题主要归因于中国,显然是不妥的。
在非洲国家整体外债构成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所持债务占比超过3/4,因而在减缓债问题上负有更大责任,但目前二者特别是商业债权人并不愿意参与缓债倡议。10月14日,二十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视频会议后发布的公报强调,“各方对商业债权人未参与减债表示失望,强烈鼓励其按与官方双边债权人可比的方式参加;鼓励多边开发银行进一步通过提供新资金等方式支持缓债倡议”。
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有力支持了非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民生改善,受到非洲人民的广泛欢迎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泛非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德·阿耶耶米表示,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为非洲带来了专业知识和资金,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机遇。南非标准银行首席执行官费切尔指出,尽管过度负债是许多非洲国家的问题,但中国并不是非洲国家的唯一债权国,非洲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所有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
对外举债风险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中国高度重视非洲债务的可持续性,在对非合作中始终坚持集约发展理念,尊重非洲人民的意愿,立足非洲实际需要,注重项目经济社会效益,设身处地帮助非方防范债务风险,减轻减缓偿债压力。事实证明,没有哪个非洲国家是因为同中国开展合作而陷入债务困难的,中国也从未向任何一个非洲国家逼债,而是通过双边渠道协商解决。
“给非洲设置‘债务陷阱’的帽子永远扣不到中国头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中国开展对非合作一向光明磊落,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也是中方处理非洲债务问题所坚持的原则。恰恰是某些国家在当年处理非洲债务问题时,附加了大量政治条件,设定了很多非洲国家难以做到的标准和门槛,借债务问题“改造”非洲,广受非洲国家诟病。“在支持非洲方面,中方从未缺席。我们愿继续同非洲国家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债务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债务救助只能解非洲国家的“燃眉之急”,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短期来看,国际社会应认清部分势力利用债务问题抹黑中国的企图,团结起来真心帮助非洲解决债务问题;从长远看,国际社会对非合作应从“输血”转向“造血”,通过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破解当地经济脆弱性,提升非洲经济发展的自主能力,这才是解决非洲债务问题的最终出路。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