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8%;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下降0.1%。从同比看,7月份全国CPI上涨2.7%,今年前7个月全国CPI上涨3.7%。
食品价格有所上涨
“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落实保供稳价政策,市场运行总体有序。”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如是说。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7月份CPI由6月份的下降0.1%转为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6月份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6月份的下降0.1%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暑期出游增多,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9%和1.7%;夏装折扣力度加大,服装价格下降0.5%。
董莉娟进一步分析,食品中,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7月供给仍然偏紧,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6月份扩大6.7个百分点;受不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由于蛋鸡存栏减少,夏季产蛋率有所下降,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上涨4.0%;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4.4%,降幅比6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看来,7月份CPI同比上涨2.7%,仍处于温和区间;从环比看,CPI略有上升,主要归因于食品价格走高,其中猪肉、鸡蛋上涨幅度较大,核心影响因素均来自供给端。“一方面,鉴于多地经历了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生猪调运受到一定的影响,叠加养殖户惜售观望,加剧了猪肉的供应紧张态势;另一方面,天气炎热导致蛋鸡产能下降,且不利于鸡蛋运输和保存,而前期鸡蛋价格偏低使得蛋鸡养殖利润微薄,很多养殖户不得不淘汰一批蛋鸡来止损,这又进一步减弱了鸡蛋的供给。这些因素反映到市场上,便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与CPI的走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物价有条件趋稳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7%和17.5%。
不过,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另外,据测算,在7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
在付一夫看来,虽然当前猪肉和鸡蛋价格涨幅较大,但二者并不具备长久上涨的动力基础。“随着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的结束以及后续天气的逐渐转凉,生猪和鸡蛋的产能都将逐渐得到恢复。届时市场供给的紧张之势将得到缓解,食品价格整体有望回落,CPI也会稳定在温和增长区间。”
付一夫还认为,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空间亦有限,因此其对消费品价格的传导较弱,对CPI涨幅的影响也将呈现逐渐回落之势。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