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当地时间6月13日至14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讨论是否继续加息。
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经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5%至5.25%。
美元指数近期出现上涨趋势
近期,美元指数出现上涨趋势。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指数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指数走势上扬。美联储通过调整其货币政策,人为操纵美元强弱变化,而美元走强和走弱都会给世界经济和不同国家制造危机。
自今年4月以来,美元指数涨幅约为3%。美元指数上升意味着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在上升,强势美元通常会损害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导致资本外流。
什么是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情况的指标,通过以加权方式计算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并以100点为强弱分界线。
举例来看,如果美元指数为120,意味着美元相对于六种主要货币升值了20%。这六种主要货币分别为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其中欧元所占权重为57.6%、日元占13.6%、英镑占11.9%、加元占9.1%、瑞典克朗占4.2%、瑞士法郎占3.6%。
“美元指数”作为衡量美元对外币价值的标志,记录了美元霸权多次引发危机的行径。
美联储“陡峭”加息 四十多年来绝无仅有
在2022年3月16日至2023年5月3日期间,美联储在短短14个月内加息10次,累计加息幅度高达500个基点。
如此“陡峭”的加息幅度是自1980年代初期“沃尔克时刻”以来最大幅度的集中加息。这是否会重演历史,以衰退为代价控制通胀呢?
衰退难逃 “沃尔克时刻”是否会重演?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了遏制美国当时的高通胀,通过持续激进加息,将美国的通胀率由1981年7月的10.8%下降至1982年底的4.6%,但代价是美国经济两年内两次陷入衰退,被称为“沃尔克时刻”。
去年3月起,美联储开启了自“沃尔克时刻”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进程。今年以来,美国多家银行“爆雷”关闭,金融体系压力骤增。此外,美国商业地产空置率上升,贷款违约率也有所回升。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已难逃衰退。
当前,一些美国经济学家指出,“沃尔克式”经济阵痛可能是必要代价。但事实上,美国可以通过美元霸权输出转移“经济阵痛”,他国却没有这种特权。
美国“政策毒药”祸害世界经济
40多年前的“沃尔克时刻”直接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席卷拉美的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拉美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失业率和通胀攀升,货币普遍贬值,国民收入增长停滞不前。随之而来的80年代也因此被称作拉美“失去的十年”。
现如今,美国显然不介意再次以“强收缩”引爆一场全球衰退。因为,按照以往经验,只需确保其他经济体境况更差,就能让美国经济经历短暂震荡之后,占得复苏先机。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激进加息引爆衰退,包藏了美国利用美元霸权等“排毒工具”加速对外转嫁危机的算计。美国不断释放“政策毒药”,放大经济衰退风险,扰动金融市场,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是世界经济一大乱源。
多个发达经济体开启“伴随式”加息
美联储以40年来最迅猛的加息节奏,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多国本币贬值、输入型通胀高企。
出于遏制通胀、稳定本币汇率等多重考虑,主要发达经济体跟随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全球长达10多年的低利率时代结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多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影响持续。在欧洲,美联储连续加息带动了欧洲央行与英格兰银行的加息进程。欧洲央行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截至今年5月4日最近一次议息会议,欧洲央行已连续7次加息,累计375个基点。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15日的议息政策会议上继续加息25个基点。
此外,5月11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4.25%上调至4.5%,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12次加息,累计440个基点。据路透社报道,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在6月15日的议息会议上加大加息力度。
加拿大央行6月7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由4月份的4.5%上调至4.75%,创下约22年来的新高。这是加拿大银行今年内连续两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后再次加息。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加拿大央行8次宣布加息。
此外,澳大利亚央行6月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1%,为2012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澳大利亚央行今年年内第4次加息,也是自2022年5月以来第12次加息。
尽管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加息速度大都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高位的通胀水平,仍是发达经济体央行决策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加息步伐不停,引发多国央行被迫跟进,从而导致全球加息潮涌现。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通过加息,将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转嫁给了全世界。(责任编辑:单晓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