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上游材料价格的全线下降,让下游企业的敏感神经再次被挑起。
“大部分动力电池厂已经在春节前完成原材料补库,所以从目前来看,采购的需求都不高,前来询价的也很少,再加上电池级碳酸锂等材料的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下游企业都在观望中,只有极少部分散单降价成交。”国内某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内部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根据2月15日最新报价,电池级碳酸锂涨当日跌2500元/吨,均价报44.9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下跌2000元/吨,均价报41.9万元/吨;氢氧化锂每吨下跌1000元至2500元。相比电池级碳酸锂市场2022年11月中旬的均价高点(59万元/吨),2月15日的价格已下跌14.1万元/吨,跌幅超过23%。
从60万元/吨高点,一路下降至44.9万元/吨,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电上游原材料经历身价暴涨暴跌,只用了3个月时间。对于以年、季度为采购周期的下游企业来说,这种经历无疑像是坐上了“过山车”。
动力电池企业酝酿降价?
不只是电池级碳酸锂,镍、钴、磷等动力电池原料价格近期也在走跌。相较于去年12月,中高镍三元材料降价3%左右,部分负极材料降价5%,电解液降价4%~7%,六氟磷酸锂降价20%。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全线走低,带动电芯成本同步降低。有机构数据显示,2月中旬我国电力储能方型电芯报价约为0.89元/Wh,较年初已下降5.6%;户用储能方型电芯报价0.92元/Wh,较年初已下降4.3%。另外,磷酸铁锂电芯成本回落至0.53元/KWh,三元电芯成本回落至0.73元/KWh以下。
对于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盐湖股份(SZ000792,股价25.3元,市值1375亿元)表示,虽然近期价格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历史高位,碳酸锂供给或仍保持紧平衡状态。事实上,尽管从今年年初起碳酸锂价格一再下探,但相较于青海盐湖提锂每吨3万多元的完全成本,碳酸锂生意依旧享受着高回报空间。
但对于下游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集体下跌,可使电池成本压力稍获缓解。近期,有消息称,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头部电池厂商,以及部分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正在酝酿降价。对此,记者向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进行求证,得到的回复大多都是,“价格是企业的核心信息,(我们)没有更多信息可以公布。”
“锂电从原材料价格下跌传导至动力电池具有一定滞后性,一般有2~3个月的时间差,且议价过程也需要一定周期落地。另外,目前国内头部电池厂商尚未开启大规模的采购计划,所以短期内电池降价的可能性不大。”一位锂业分析师表示。
车企欲重新谈判
与动力电池企业相比,整车企业虽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更下游,但也已敏锐地感知到了锂电上游材料价格全线下降所带来的变化。
“一般而言,车企采购电池会提前半年下订单,但由于2022年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暴涨,部分电池企业改变了价格谈判规则,价格每季度谈定。”据某自主车企内部人员透露,考虑到上游原材料报价的不断走低,其所在车企内部正在对动力电池的采购量、价格进行重新考量和谈判。
记者注意到,由于电池级碳酸锂等降价趋势明显,部分汽车厂商已经“明里暗里”下调终端售价。自今年1月特斯拉中国宣布对Model 3、Model Y下调售价后,小鹏汽车、问界、零跑、飞凡汽车等品牌也已官宣下调旗下部分车型售价。据不完全统计,此轮调价整体降幅达2万~3万元,部分车企综合降价近10万元。
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细里认为,相比2020~2022年,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进入以价换量阶段。以此轮特斯拉降价为例,将导致其他车企2023年或采用市场定价策略,被动跟随降价,首先将传导至纯电动品牌,再到混动品牌,进而传递给燃油车品牌。
对于新能源汽车价格的走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则认为,“这是市场供需所决定的问题,很难做出具体判断,但是随着上游制造成本下降、产量放量,部分企业可能会采取降价措施,但产量不高的企业降价可能性很小,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非常高,产业不太可能无序竞争。”
产业链生产节奏被打乱
目前,行业对电池级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何时见底,尚未有明确的时间点。但连续不断的价格走低,仍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节奏。
受春节、下游去库以及原材料降价的叠加影响,今年1月,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主流企业排产环比分别下降了28%、32%、17%、9%和25%。
另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3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今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8.2GWh,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46.3%;装车量为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从往年同期的情况来看,通常在1月份,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装量呈现出同比大增、环比小幅回调的情况,而在今年1月,单月同环比均下降的情况还是历史首次出现。
从终端需求来看,2023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也首次出现了同环比都下滑的情况。当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市场渗透率达到24.7%,同环比下滑幅度均超过历史同期。乘联会方面认为,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商1月产销主动减速。
有分析认为,从短期看,受益于上游锂电材料价格下滑,产业链利润分配有望重构,中下游或会迎来利润修复;但从中长期看,随着价格传导机制的落地,各环节的利润空间将重归稳定,企业能否在其中赚取增额利润,最终仍取决于成本管控及供应链管理能力。(责任编辑:魏金金)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裴健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