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0日对外公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一关键领域迎来第一部五年规划。
《规划》为未来5年中国生物经济发展定下多个发展目标,提出“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
官方不仅要求“十四五”期间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还提出: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下个5年,生物经济会是风口吗?
生物经济为何重要?
眼下,生命健康领域已被广泛视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据统计,在《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时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52%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影响,主要国家政府和各大生物医药企业都加大了在生物安全、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客观上推动生物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表示,中国将生物经济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推动生物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生物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生物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形成研发、制造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
作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产业门类、体系齐全,具备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有利条件,但生物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尚属空白。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介绍,《规划》注重生物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发展,以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配置、使用为基础,系统推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向国民经济的医药、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广泛渗透,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为生物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徐涛强调,“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只有成功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解决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更好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原创方法,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中国生物经济加快实现由大转强和高质量发展。
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生物经济涉及广泛,此次《规划》明确四方面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
二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
三是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
四是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其中,医药工业事关人民生命健康,是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过去一年,医药工业表现亮眼。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医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5.3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33707.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8.7%,较上年同期提升11.4个百分点,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实现利润总额7087.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7.3%。
尤其生物药及疫苗行业发展迅速。2021年,生物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等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18亿元,同比增长113.8%;实现利润在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达41.7%,有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此次《规划》着墨不少。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前沿技术发展。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加速迭代的新趋势,加强前沿和原始创新领域布局,从“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迈进,鼓励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推动一批新药、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也成为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周健提到,要实施医药领航企业培育工程,结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支持大型企业实施创新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培育产业发展新兴力量,支持专注细分领域、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
生物经济,什么来引领发展?
此次《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十四五”发展生物经济的五个原则之首,强调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科研攻关机制,加快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
中国生物经济科技突破正不断涌现,产业创新也持续活跃。
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
但王翔指出,中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仪器和试剂、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百年疫情冲击国际开放合作等不利因素。
此次《规划》从多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经济创新能力。既提出瞄准重点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超前部署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生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亦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培育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徐涛表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四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各具特点和优势,要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骨干引领作用,并加强战略科技力量与广大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才能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责任编辑:刘朋)
来源:国是直通车 王恩博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