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汽车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全年产销量在连续3年同比下降后实现增长。然而,成长的喜悦背后是原材料价格暴涨、芯片短缺等现实因素的制约。
行业走出调整期
2月22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1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来形容机械工业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其中也不乏亮点。汽车业就是其中之一。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2608万辆和26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
作为代表产品之一,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创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陈斌表示,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型转向市场驱动型。
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在分析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从发达国家汽车业发展的规律看,行业在发展达到高点后会进入调整期,而中国汽车业在达到2017年的产销高峰后,2018-2019年进入调整期,2020年本应走出调整期,但受疫情影响,全年销量微降1.9%。经过3年的调整期,2021年实现正增长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其次,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生产秩序的快速恢复,无论是汽车零部件还是整车出口均显著增长。其中全年整车出口量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92.5%,对拉动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再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非常快,逐渐“圈粉”年轻消费者,拉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出口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也从非洲等传统市场扩展到欧洲等发达市场。
芯片短缺 成本暴涨
2021年8月,因疫情原因,某半导体芯片供应商Muar(麻坡)工厂被当地政府要求关闭部分生产线,这直接导致全球博世ESP芯片的供应量下降一半,而70%~80%的中国国内乘用车制造需要使用ESP。这只是疫情造成汽车业芯片短缺的一个缩影。
“2021年,受芯片短缺影响,中国汽车总产量减少150万~200万辆。如果芯片充足,全年数据会非常好。”陈士华直言。
据陈士华介绍,与电子产品使用的芯片相比,汽车产业使用的芯片品种多、批量小,而且因为使用环境更为恶劣、使用时间长,汽车芯片对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芯片厂家更愿意生产电子产品芯片。
此外,由于汽车芯片供应有缺口、恢复周期等信息不清晰,市场上出现了分销商囤积居奇、漫天要价的情况,有的芯片价格上涨30~40倍,甚至上百倍。
尽管芯片价格上涨,但陈士华认为,芯片短缺只是影响了厂家的生产节奏,并不是推高汽车业成本的主要原因。“由于锂、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去年每辆乘用车的成本增加了1000~4000元,而在销售终端却无法提价,从而挤压了企业利润率。”
展望2022年,陈斌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行业运行有望实现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增速预期达到5.5%左右,实现利润总水平与上年持平,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稳定。而汽车行业受芯片短缺的影响将减少,但市场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影响依然存在,全年汽车产销量增幅预计在6%左右,新能源汽车预计仍将保持增长,增速高于传统内燃机汽车。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