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商机投资信息

加快自贸区港建设助力实现“两稳”

发布时间:2020.08.19 浏览量:1194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业内人士分析,上半年中国“两稳”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各地经济快速恢复的过程中,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以政策优势对稳外贸、稳外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基本盘”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宗和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国际需求和跨国投资大幅下降,国内市场需求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外部环境如此严峻的背景下,中国“两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得益于地方对“六稳”“六保”工作的切实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以“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为方向,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出台助企纾困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半年东南沿海等地区的重点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保持较快增长。近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8亿元,同比增长116.2%;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79.1亿元,同比增长27.2%,占浙江省的比重大幅提升达到15.8%,位列浙江第二。


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浙江自贸试验区不断加大政策创新供给,简化通关流程,进一步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开通绿色审批、咨询通道,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加强线上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行数字化贸易监测管控等一系列措施。据毕马威评估,今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全球第28位,比去年提高了15位。


张宗和分析,半年来各地通过采取逐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支持出口转内销等一系列举措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扩大了外贸运营空间,使自贸试验区成为外商最佳投资地,有效增强了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外资、外贸企业的市场、订单渐趋恢复也极大提振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


鼓励新业态成长稳住外贸主体


资深跨境电商专家林智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跨境电商在应对贸易战和疫情冲击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利用好跨境电商这个新业态,积极鼓励和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突破贸易战和疫情给传统贸易带来的巨大冲击;对于中国工厂、贸易公司来说,需要积极拓展国外零售市场,发展自有品牌,开展“B2B+B2C”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在危机中孕育生机。


海南省上半年跨境电商产业增势明显,据海口海关数据,上半年海关共监管放行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申报清单33万单,同比增长8.5倍,仅6月即完成9.1万单,比上年同期增长30倍。截至6月底,在海关注册的海口综合保税区内跨境电商企业超过百家,比2019年底增长近五成。


张宗和认为,自贸港(区)作为内外循环经济的桥头堡,其贸易政策及开放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商发展,比如拓宽电商企业备货渠道、提升盈利空间等。此外,地方还应加快行政机制创新,突破产品备案、税收和贸易管制政策限制,形成连接国内外、自成体系的市场,让电商企业可以更好地从国际、国内、自产三个渠道备货,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物流服务体系、金融服务、线上平台及贸易监管等方面力量,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