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7列,发送货物1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2%、66%,再创新高。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成为疫情之下中欧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缩影。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在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欧洲企业积极抢抓中国需求率先复苏机遇,主动寻求合作机会,新增或扩大在华投资,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正展现出强大韧性。
深耕中国市场
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阻挡中欧经贸往来。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前7个月中国与欧盟27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3287亿欧元。另据全球贸易观察统计,第二季度,德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51.6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国和对其他国家的季度出口额,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5月底,欧洲最大车企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华投资21亿欧元,大力推进电动车业务发展。7月份,法国达能集团宣布投资1亿欧元加码中国市场,重点提升本地研发创新能力。8月中旬,德国知名叉车制造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傲集团位于济南的新工厂建设项目奠基动工,计划2022年投产。
欧洲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对在华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布报告称,近九成在华欧企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
对于欧洲企业青睐中国市场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姚铃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为欧盟经济复苏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成为欧洲企业青睐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毕晶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虽然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往年同期,但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于前列。同时,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2020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发布进一步降低了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对相关欧洲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更具潜力的投资机会。
毕晶分析,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已相对成熟、稳定,中国与欧盟以及多个主要欧洲国家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当前欧洲多国受疫情重创,而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此时的欧洲企业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的经验、支持以及市场,尤其是欧洲中小企业将更加积极主动寻求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机会。“抗疫防疫中,中国市场迸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医疗保健行业以及在线教育、娱乐、金融等‘在线新经济’正在快速扩张。欧洲企业看中的正是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持续健康向上的经济发展韧性。”
进一步互利开放
中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近日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中,中欧双方宣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
中欧投资协定是当前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议题。尤其在全球经济因疫情而陷入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欧如能在年内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将早日惠及双方企业和投资者。
毕晶认为,中欧投资协定有望在今年年内完成谈判,一旦谈成,将标志中欧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在中国的欧洲企业将享有更加透明、稳定、公平的市场环境。
姚铃也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有望于年底前完成,这是中欧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大成果。协定如能如期达成,意味着中国对欧洲企业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增强欧洲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近年来中欧之间首个重大贸易协定,充分体现了中欧双方坚持自由和开放贸易、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承诺,将为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来自中欧的275个久负盛名的地理标志将陆续在对方市场上得到高水平保护,这将促进中欧双边地理标志产品贸易发展,扩大中欧贸易规模和巩固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基础,从而提振欧洲企业对中国相关产品市场的信心。”毕晶说。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